公务用车管理不到位,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? 二维码
53
发表时间:2023-03-27 17:00 管理公务用车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。本文将分析和总结一些国家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,以供国内相关部门和单位借鉴。 1. 具体规定车辆配备标准 许多国家都坚持“一要方便工作,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;二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”的原则,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公务用车的具体规定。 德国政府为一定级别的官员配备公务用车,车辆标准如下:联邦总统和联邦议院议长使用奔驰S型;联邦总理和副总理使用奔驰E型;各部部长使用奔驰E型;各部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长使用奔驰E型;司局长级的官员保证公务用车,但不配备专车。 芬兰的公务用车包括三种类型。首先是专车:只有总理、外交部长、内务部长和国防部长享有配备固定车辆和固定司机的待遇。其次是公车:政府办公厅为18位内阁成员配备公务用车。政府各部办公厅主任通常掌握3辆公车(包括小车和面包车)。以芬兰财政部为例,该部有3辆公车,供3位国务秘书使用,但不是专车。第三种是工作关系车:这些车由公家(政府机构或公司)购买,公家支付汽油费和负责保险和维修,但由个人驾驶的车辆,既可执行公务也可私人使用。使用工作关系车的人首先需要工作需要,其次要有一定级别。在拥有30多个机构的赫尔辛基市政府中,共有约30部“工作关系车”。 印度政府规定,只有内阁部长和副部长、文官中的秘书(相当于中国的常务副部长)、辅秘(相当于中国的部长助理)和少数联秘(相当于中国的正局长)等以上级别的官员可以配备政府专车。除少数联秘因工作需要配备专车外,其他联秘要办理公务,可临时要车,有的是两个联秘共用一辆车。联秘以下的各级官员原则上一律不配车。如果确因公务用车,需经批准和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。 2. 严格限制私人使用 许多国家在管理公务用车时都非常注重严格限制私人使用,以避免公车私用,增加财政支出。例如,新加坡政府规定,公务用车只能用于公务活动,不得私人使用,否则将受到严厉惩罚。日本政府规定,公务用车不得私人使用,如果被发现有私人使用的行为,将受到纪律处分,并可能要求支付使用费用。此外,一些国家还采取了技术手段,如安装GPS定位设备,对公务用车进行实时监管,以确保公务用车不被私人使用。 3. 严格审批使用公车申请 许多国家对公务用车的使用申请也采取了严格的审批机制,以确保公务用车的使用符合规定,并且真正为公务服务。例如,加拿大政府规定,所有公务用车的使用都必须经过审批,并且必须在使用前填写公务用车使用申请表,包括使用时间、目的、路线等信息,并提交给主管部门审批。如果没有经过审批或者申请表填写不完整,将不能使用公务用车。 4.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为了更好地管理公务用车,许多国家还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,对公车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责任追究,以确保公务用车的使用合理、规范和透明。例如,美国政府规定,如果公务用车被私人使用,管理人员将受到纪律处分,并可能被解职;如果使用人员违反规定使用公务用车,将要承担个人责任,如支付使用费用、接受纪律处分等。 总之,各国在管理公务用车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,包括规定配车标准、加强用车登记监管、严格限制私人使用、严格审批使用公车申请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等,以确保公务用车的使用合理、规范和透明,避免公车私用、浪费财政资金。在我国,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应该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,建立健全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,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,提高工作效率。
文章分类:
精华文章
|